百度、滴滴、抖音、快手都曾入局外卖,但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,京东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吗?
1月8日江苏宿迁,特警运钞车入场,东哥大手一挥送给父老乡亲近1500万现金;
1月25日晚,刘强东现身京东总部参加京东物流新春家宴,携妻子章泽天一起给员工敬酒,7亿元补贴春节在岗一线员工。
营收上,2024年前三季度京东营收8118亿元、同比增长4.3%,净利315亿元、同比大增51.63%,均超出市场预期。
资本市场方面,港股股价年内上涨了20.80%,回升到了146.7港元,虽仍与巅峰时期相去甚远,但确实已经走出了前两年的低谷期。
力度颇大:今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,全年免佣金;已签约商家佣金从2月11日0点起,也按照全年免佣调整。
此前网传的是“佣金只有5%”,对比来看,据澎湃新闻报道,美团平台的佣金比例在6%-8%之间。
上线就叫板行业老大,东哥做外卖行不行不确定,美团就先“受伤”了一下:2月12日,美团下跌4.08%——戏份着实眼熟,抖音宣布做外卖时,美团下跌超9%。
对此,市场初有判断:12日,京东集团开盘涨0.88%,但最终报收于1.51%的跌幅。
2022年6月17日,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,“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,就看我们的能力,什么时候可以组建人才队伍了。”
但这年年末,刘强东强势回归,用一场“京东史上最严厉内部讲线年上市以来最剧烈的深度变革,同时京东进入降本增效阶段,外卖一事被搁置。
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,年初京东引入美团前副总裁郭庆,并委以重任,让他全面接管达达集团。此外,原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杨文杰也加入了达达,任达达秒送业务负责人。
据了解,二人都曾经在美团最关键的成长期把守最紧要的关隘,前者甚至因一手促成了美团酒旅业务的高速发展,曾晋升为美团最高决策层S-team的一员。
5月,原有的“京东小时达”和“京东到家”服务被整合升级为“京东秒送”,并上线京东App首页核心位置,在流量和曝光度上给予资源倾斜;8月达达快送更名为“达达秒送”,9月上线“秒送”专区……
2024年下半年开始,京东秒送业务板块内,瑞幸、Tims、库迪等咖啡奶茶品类打头阵,并不断向外拓宽,不断接入以汉堡王等为代表的知名连锁餐饮品牌。
打开京东APP的“秒送”频道,“外卖”栏目设在第二行,涵盖美食、咖啡、奶茶、快餐、小吃卤味等,从配送方式来看,主要由京东旗下子公司达达负责。
笔者以广州市客村地铁D口为定位地址,随机在京东、美团上选取相同的外卖餐饮商家测试后发现,不同平台的商品标价差不多,京东平台的配送起步价更低,但配送费普遍在5-10元之间,美团普遍采用满额减免配送费,不过起送价要高出不少。
整体来看,两个平台外卖价格差异并不是很大,不过在叠加神券/红包之后,美团外卖上餐饮商家的价格普遍低于京东外卖。
目前,京东外卖试点城市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等,杭州、郑州、武汉、长沙等城市尚未上线该服务。
1月27日,达达集团公告称已收到京东集团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,拟溢价42%私有化达达集团。据测算,该收购方案对达达集团的估值达5.2亿美元。若该提案生效,“即时零售第一股”将被京东私有化直至退市。
截至此次公告发布前,京东对达达持续增资,持股已高达63.2%,是其绝对的控股股东。而一旦私有化完成,达达便彻底“属于”京东。
财报显示,2024年二季度,达达的连锁商户业务,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近50%,其中餐饮连锁商户的净收入增长近80%,新店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。
“餐饮重点客户业务,是2024年的重中之重。”达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达管理层表示,餐饮、饮料、超市等按需外卖服务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。
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看来,京东此时官宣进军外卖,是“以攻为守”的策略:通过高频的餐饮外卖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,抵御来自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竞争。
他解释,“美团的业务逻辑是通过外卖这类高频业务带动低频的电商销售,近两年,美团在3C数码领域拓展也相对较快。特别是前置仓的出现,的确有很大概率抢占传统B2C电商的市场份额。京东则是想用高频的外卖业务带动零售、即时零售等主业,提升整体复购率,做用户留存。”
2024年前三季度,达达累计收入72.31亿元,同比减少6.74%;累计亏损8.12亿元,同比扩大20.20%。
其中,就第三季度来看,由于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下降,以及自去年2月起全面推出29元以上订单免运费导致配送服务和其他收入减少,京东秒送的净收入为9.302亿元,同比下降了40%。
这意味着什么?没卷进外卖前,京东与达达的盈利道路便道阻且长,如今“宣战”美团、饿了么等外卖劲敌,投入只会比以前更高强度,也即盈利难度更大。
据每日经济新闻,庄帅分析,“目前京东外卖还处于发展初期,在价格、整体运营上没有明显优势”,从餐饮业态的属性看,其配送集中度很高,因此对算法、技术、运力密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。
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12月,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.45亿人,外卖市场的份额已突破万亿大关,且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。外卖也从此前的送餐,拓展到送药、送鲜花、送3C等多个品类,市场规模不断拓展。
更早以前,2014年,百度外卖上线,定位于中高端白领市场;2018年4月,滴滴外卖登陆无锡、南京、长沙、成都等9个城市,吹响降低抽佣、提供奖励的号角,但最终二者都因打法失误告别外卖行业。
2023年2月,抖音官宣杀入外卖市场,消息当天曾引发美团盘中一度跌逾9%。
2022年8月,饿了么与抖音共同宣布达成合作,饿了么基于抖音开放平台,以小程序为载体,助力数百万商家为6亿抖音日活用户提供“即看、即点、即达”的本地生活服务;12月,达达快送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战略合作,为抖音平台上的餐饮商家提供同城配送的解决方案。
2023年初,抖音外卖定下了1000亿GMV的目标,但由于 GTV和日均单量不及预期,无奈又把GMV目标下调至50亿,到了年末还传出减速、收缩的消息。
2024年6月,快手被曝光入局外卖,从模式上来看与抖音类似:没有孵化自己的配送团队,而是为商家提供外卖服务的平台支持,包括提供团购商品的外卖展示标签,配送下单按钮等,但配送服务由商家独立联系相关团队完成。
半年时间过去,大部分消费者吐槽体验感一般,如在快手点外卖较为繁琐,需要手动填写收货人、收货地址、送达时间等信息,部分商家还要求用户提前一小时电话联系门店;第三方骑手的配送速度也比美团、饿了么慢得多。
雷声大雨点小——市场观点逐渐达成共识。去年抖音轰轰烈烈干外卖,不少人打趣说“来得好,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要完了”,结果美团股价去年上涨了88.89%,跑赢港股大盘。
东哥也不差钱,截至2024年9月30日,京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、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共计1968亿元。